读经明义丨《荀子》:为何君子都爱登高望远?
[摘要]一扇从不曾打开的窗户开了,人就能超越自我的局限,从而审时度势,贯通古今,打通物我,反观内心,观照出了以前不曾照见的那些事物,洞见过去不曾有过的智慧。
文/姚海涛
登高望远是一个悠远的文化传统。如孔子“登东山而小鲁,登泰山而小天下”。孔子登临送目,俯瞰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,将一切一览无余、尽收眼底,顿时有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全新观感。所以他说:“君子登高必赋”。只有赋诗才能传达其感受。
登东山而小鲁,登泰山而小天下(资料图 图源网络)
荀子说:“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;不临深溪,不知地之厚也。”不登上高耸的山峰,就体会不到天空的清澈高远;不亲临万丈的深渊,就无法体察到大地的宽厚和顺。这也是“不知天高地厚”一词的典源所在。
登高望远何以有如此魅力?让孔子“登泰山而小天下”,让荀子感叹“吾尝跂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见也。”让陈子昂登上幽州台,情不自禁地高歌:“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。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”。
也让年轻的杜甫登泰山留下了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的壮阔诗句,年老之时,又写下了《登楼》、《登高》千古名篇。登高是如何让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按捺不住诗情而挥毫为诗为文?
登高望远可产生真洞见。当人登高临风,借山之势,假物之情,由于观察角度的改变,会带来全新的视觉观感。
登高临远,更觉天地之广阔,自身之渺小,诸多感慨溢满胸怀(资料图 图源网络)
登高与美密切相关。有句话说,距离产生美。登高可以赏美景,与美建立起联系。
生活中的人们往往被周遭事物纠缠、包裹着,所以便无暇也无法欣赏到事物之美。但一旦将他们之间的距离拉开,就会产生空间上的“陌生感”,开启一个全新的视域,带来了超脱与通透之感。登山之前,人们囿于客观的限制,之所以“不识庐山真面目”,是“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
登高与德亦相关。孔子说:“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。”有德的仁者,其心境之平和如同大山一样崇高而宁静。
天之高、地之厚,正是君子所需要效法者。由“天之高”洞见到“天行健”,启发了君子自强不息之德。由“地之厚”洞悉到“地势坤”,启发了君子厚德载物之风。
有德之人,其心态便如大地一般平静沉稳(资料图 图源网络)
登高又与智有关。肉眼所见与心灵所感实现了真实地统一,就能撷取灵魂中的智慧了。人在高处俯瞰之时,生活的纷扰都暂时被搁置,主观的局限也会被打破,会带来眼界的开阔、境界的提升。
登高望远给观者的心灵带来震撼之感,敬畏之情、忘我之心油然而生。此时,敬畏天地自然的空灵之心替代了生活物欲之心。
一扇从不曾打开的窗户开了,人就能超越自我的局限,从而审时度势,贯通古今,打通物我,反观内心,从而观照出了以前不曾照见的那些事物,洞见过去不曾有过的智慧。
俯仰之间亦有大智慧。与登高望远相联系的还有俯仰之间。如“人文始祖”伏羲仰观象于天,俯观法于地,在俯仰之间领悟天地法则,画出了周易八卦。俯仰之间视觉的转换也能使主客观局限被打破,实现天地人一体而无隔的真感受。
俯仰之间,天地人一体,物我无碍(资料图 图源网络)
除此之处,还有静观、远观、近玩等观法。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,远观有远观之妙,近玩有近玩之趣。这些观法提供了不同的视角,在远近、高低、动静结合中去全面认知事物,提升境界,砥砺品德,获得独一无二的美感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。
- 以史为鉴丨跟孔子学种菜?聪明人有不为之事2018.06.20
- 孔子的“说”与“乐”:学而时习 自心统一2018.06.04
- 《菜根谭》:登高使人心旷 临流使人意远2018.02.26
相关搜索
为你推荐
-
以史为鉴丨婚姻爱情:相濡以沫 莫失莫忘
2019-02-13 15:09:22
讲了这么多古代的婚姻故事,只是想告诉大家,在爱情甜蜜之时,要考虑到责任;在爱情失去之时,也请一定要考虑周到,不可苟且,不可儿戏。
-
隋云鹏:天下归仁与科学时代的文化信仰
2019-02-13 11:16:14
因此,仁字字形本义是二人,实际上指代了整个人类社会,指明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,从而确立了个体生命的人生意义在人类社会本身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。
-
尊重对方的不一样 才是真正的有教养
2019-02-12 15:54:13
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。人们总是更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的朋友。“同则相亲”,这本是人之常情。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对方和自己不一样,就进行抵制、批判甚至歧视。
-
《知否知否》:遇事不着急 才能成大事
2019-02-12 15:08:20
有的人之所以会失败,就在于做事情的时候过于心急。人一急就容易出错,出错就会乱了分寸,越乱就越心急,到最后落得个一败涂地的下场。
-
《菜根谭》:花铺好色 人行好事
2019-02-12 12:04:55
《中庸》说:“诚者,天之道也。诚之者,人之道也。”又说:“诚之者,择善而固择之也。”诚是天道,而人如果要践行天道,没别的路,选择善,坚持善。
-
-
每周诗语丨《子衿》:愿你能深情款款地来去自如
2019-02-12 11:02:52
顾城的这首小诗《避免》和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场景纷纷映照,很多人因为怕在感情里受伤害,就不肯往前多走一步,丧失了付出、信任和爱的勇气,甚至失去了可能是伴随你一生的感情。